为什么要打造IP?
做IP还是做品牌?很多企业家都会扪心自问这个问题,但是依旧搞不清楚品牌和IP的区别。品牌和IP都是一种认知符号,但是品牌是IP的一部分,他们的传递的内容呈现形态与调性有别。品牌更多是站在企业的立场去进行宣传,即便不站在用户立场,只要传播量足够大,仍然能够形成记忆符号。而IP需要站在用户立场,通过引发大家的情感和情绪,形成共鸣,从而进行转发,引爆传播。因此,IP的传播引爆,就是利用产品中隐藏的情绪作为诱因,触发用户的评论、转发、推进和裂变。所以,我们要打造IP,用人格化的IP,配合内容的加持,与用户产生更加紧密连接,并用IP来引爆传播。
一.如何用IP引爆传播
无论何种传播媒体,公众认知决定于传播密度。密度包括目标受众覆盖率,以及交叉覆盖次数。品牌要有密度,内容形成IP同样需要密度。但两者形成密度的逻辑不同。IP的传播是去中心化的,但是,因为IP的受众也是传播者,一经他们转发,就可以形成一个传播链。这个传播链,称为内容裂变。影响传播密度真正的关键,是内容裂变速度。很多爆款IP传播经常创造奇迹,一次无意中的发文,触发大众情绪的共鸣,内容快速裂变,瞬间引爆全国。
能让IP引爆转播的关键因素在内容裂变。IP的内容投放,一旦裂变即不可控。因为裂变完全有可能呈指数级增长,、一旦IP一夜爆红,就可以继续为IP的传播加持。这就是IP传播的特殊现象:要么哑炮,要么引爆。不少创业企业热衷IP,也是因为IP的引爆完全可以是低成本的,甚至是与资金投放无关的。既然决定IP引爆的是内容裂变能力,那么,决定内容裂变能力的因素是什么呢?有两项因素:一是IP人设和内容的调性;二是内容持续生产能力。
二.IP人设与内容调性
大众传播,品牌强调“我是什么”,产品则强调差异化。这些都是站在厂家角度自说自话。但是IP传播讲的是人设,并可以把产品和品牌人格化。人格化,就是“我是哪群用户的一员”。品牌想拉近用户距离,但IP就在用户中。这就是打造IP必须是用户思维的原因。那么,人设怎么体现呢?用内容体现,内容是让IP产生裂变。比如你的人设是专家人设,你的内容纪要体现出你的专业性,又要让你的受众听得懂,深入浅出,大家听得明白,还觉得你很专业。这样的内容才能引起用户的转发。
反观品牌,很多时候都是在传播企业的理念,抛去高昂的广告投放费用不提,一味地“洗脑式”的播放,时间长了都会让人产生反感和厌恶。无法对品牌产生好感,而IP的传播,很多受众都是,自愿传播,省去了广告费,同时还会因为内容与用户产生共鸣,而收获一波粉丝。所以,IP的内容传播就是要能与用户共情、共鸣和共振,这样才能产生裂变。
三.内容持续生产需要满足的条件
1.有恒定的价值观。有人以为内容生产就是讲段子或者是蹭流量。但是内容生产要有价值观,三观要正。价值观隐藏在内容中,只有持续生产,用户才能识别。同时,蹭流量和话题能够获得关注,这种关注是没有积累价值的,只能强化别人,自己的内容会越来越弱,丧失了内容的IP,就不再有吸引人和与人共情的能力。
2.围绕人性和调性开展内容生产。没有上道的企业,总以为内容生产很难。其实,只要人设和调性确定了,内容可以像流水线一样源源不断输出。
3.内容的变化与持续输出。内容生产分为三阶段:第一阶段,同义反复,同质延伸,强化记忆;第二阶段,跨界进击,内容破圈;第三阶段,进入无意识,成就集体记忆,构筑壁垒。
做到了以上三点你,就距离成为超级IP不远了,成为超级IP的五个关键词:人格化演绎、独特的内容能力、自带话题的势能价值、新技术整合善用、流量变现能力。这其实是超级IP的方法论,但是按照这套方法论,却很难复制成功。因为超级IP的打造有偶然性。超级IP偶然性的关键是:小众发酵,破圈引爆。越是小众,越能聚集势能。大多数小众,永远是小众,但有些小众有跨界、破圈,最后比大众更大。大众产品,功能性是主体,情绪是附加的;小众产品,情绪是主体,功能居于次要。小众被大众接受,除了小众本身的势能外,还与大众此时此刻的情绪有关。也许错过一天、一周,大众情绪转移,小众破界出圈都不可能。所以,IP打造的时候,不求超级IP,因为超级IP有极大的偶然性。但是一定要有IP,不断积蓄能量,为成为超级IP做准备。此外,打造IP,在内容的传播上,必须有自裂变能力。只有通过内容的不断裂变形成品牌认知,才能孵化出IP。现在的IP早已经从早期的“知识产权”,演变成了商业的认知符号。这是时代背景选择的认知模式,是时代所代表的认知趋势。即使难以成为超级IP,也一定要成为IP。